比特币闪电网路怎麽用,先攻破这6大误解

这篇文章是为那些最近还没有使用闪电网路的人准备的,以下将厘清对比特币闪电网路的 6 大误解。本文源自 Viktor Bunin 的文章《Lightning for those who haven’t checked in on it in a while》,由链捕手 ChainCatcher编译、整理、撰稿。
(前情提要:币安正式支援「比特币闪电网路」!即刻开放存取款)
(背景补充:从BTC闪电网路到Layer2,比特币生态的幕後推手有谁?)

本文目录

我有一段时间没使用 Lightening (後称 「闪电网路」)了。

我上一次花时间研究它是在 2019 年,当时我与 Elizabeth Stark 和其他社群领袖合作,在柏林组织了第一届闪电网路大会。从那以後,我把大部分时间都花在了其他协议上,虽然我和 Elizabeth 等人还是朋友,但我对闪电网路实际工作原理的理解已然退化。重新审视之後,我发现不仅是我如此,我的大多数朋友也是如此。

这篇文章是为那些最近还没有使用闪电网路的人准备的。它将讨论我或我看到的其他人的误解。如果我漏掉了什麽好的观点,请在 Twitter 上给我留言。

误解 1:必须执行自己的节点才能非托管地使用闪电网路,这导致普通使用者无法使用移动装置。

几年前确实如此,但现在使用者可以在移动装置上通过非托管轻客户端使用闪电网路。使用者始终可以控制自己的金钥,使用闪电网路轻客户端的钱包体验与使用以太坊时通过 RPC 呼叫 Alchemy 或 Infura 的钱包体验相同。

误解 2:传送方和接收方必须同时线上,闪电网路支付才能成功 (没有离线 / 同步支付)。

这种情况仍然存在,但有一些巧妙的变通办法。即使钱包不在前台执行,非托管闪电网路手机钱包也能通过後台任务或手机通知接收付款。不过,这种方法受到移动作业系统的限制。现代作业系统限制後台应用程式的计算量,以节省电池。接收几笔 LN 付款是没问题的,但如果在短时间内接收太多,它们就会因为计算量被限制而开始失效。

从长远来看,闪电网路协议开发人员正在开发非同步支付 (Async Payments) 规范,该规范将实现任意长的无信任延迟。从本质上讲,付款会从传送方的节点记入,但如果接收方的节点离线,付款就会在传送方的 LSP (闪电网路 / 流动性服务提供商,通常由钱包自己运营) 中停留,直到接收方重新上线。这一升级预计将在明年进行,但目前还没有正式的推出日期。不过,这要求参与的钱包必须包含 LSP ,这可能会阻碍它作为全网解决方案的采用。

误解 3:闪电网路要求双方使用者在通道中投入相同数量的 BTC 才能开启通道。

这一点并不成立。在大多数闪电网路客户端上,渠道预设是单向开放的,因此只需要传送方向渠道投入资金,收款方可以是一个全新的空地址。这种误解源於 闪电网路白皮书 ,白皮书中的例子一直提到双向资金通道。

这其实基於一个有趣的背景故事。最早的支付渠道 (Spilman) 只允许单向支付。闪电网路的创新之处在於实现了双资金、双向支付,而且通道没有过期时间。这也许就是闪电网路论文如此关注它的原因。相对於当时已知的协议设计而言,这是一项重大发明。

误解 4:闪电网路要求使用者指定特定的、单一用途的发票,这种使用者体验非常糟糕。

这在一开始是的确是事实。但现在有了 闪电网路地址 ,它基本上是闪电网路的 ENS。它们由 lnurl-pay 启用,允许使用者通过闪电网路向 [email protected] 传送 BTC,无论数量多少与时间长短。

误解 5:使用者在传送 BTC 时需要了解并选择比特币和闪电网路。

以前肯定是这样。但现在不一样了。现在,他们有了 统一 QR 码 ,巧妙地将链上地址和闪电网路发票捆绑在一起,这样传送钱包就可以选择正确的路径。开启 CashApp,转到比特币选项卡。请注意,虽然现金应用支援闪电网路,但没有选择闪电网路的选项。这是因为它们正在使用统一 QR 码。

然而,这并不能解决单一余额的问题 —— 使用者的 BTC 余额仍可能被拆分到链上和闪电网路中。通过 潜交换 (Submarineswap)和 / 或 拚接 (Splicing)可以一定程度解决这个问题,但我的长期看法是,使用者甚至不会意识到这是一个问题,也不会意识到闪电网路的存在,因为钱包和其他供应商会处理底层复杂性,这些问题将被隐藏在顺滑的使用者体验之下。

误解 6:闪电网路的资本效率低,因此不可行。

这一讨论会是比较微妙的,我会尽量保持中立。

闪电网路采用中心辐射模式。由於交易所、托管钱包、 LSP 和最佳路由节点之间的大通道具有很高的 「单位资本分配数量」 比率,因此网路的枢纽到枢纽部分具有很高的资本效率。

然而,闪电网路网路资本效率低下的地方在於边缘 —— 非托管使用者。对於托管的闪电网路使用者,钱包只需与其他中心保持大通道,并对使用者余额进行内部核算即可。对於非托管使用者,钱包必须与每个使用者保持单独的开放式资金渠道。挑战在於这些渠道之间如何维持持续的流动性分配和管理。

举个具体例子:一个非托管钱包使用者想通过闪电网路向朋友传送 0.1 BTC 。假设他们与钱包提供商之间的通道以及沿途的每个节点都有足够的流动性,那麽支付就会成功。但现在钱包遇到了一个问题 —— 他们这一方在通道里有 0.1 BTC ,如果使用者没有收到任何付款(从而重新平衡了通道),这 0. 1 BTC 就会闲置在那里,导致钱包提供商效率低下。这时,钱包提供商就必须决定是保留流动性,还是通过关闭通道 (这会产生糟糕的使用者体验) 或拚接通道 (使用者看不到) 来提取流动性。

对於非托管使用者来说,这种边缘资本效率低下的问题是一个十分恼人的优化问题,客观上无论交易规模多大,这都比基於帐户的模式更糟糕。不过,这并不是一个无法解决的问题。只要不是不可行,就一定能成功,这也是比特币开发者社群的座右铭。

除了资本优化的难度之外,另一个挑战来自与通道和流动性管理相关的成本,因为每个拚接、通道关闭等操作都需要链上交易。比特币的安全预算依赖於交易费的大幅上涨,但如果交易费上涨到 30 到 60 美元,通道管理的规模成本将极其高昂,全球大部分人口可能无法使用非托管闪电网路。由於激励机制的建立,托管闪电网路钱包目前具有优势,而且随着链上费用的增长,其优势可能会越来越大,因为其综合帐户( omnibus account )模式使渠道管理的频率大大降低。社群正在努力解决这个问题,确保非托管闪电网路钱包继续成为网路上的一等公民,但目前还没有明确的解决方案。

要做到简单、无缝和完全抽象化,闪电网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目前仍有很多边缘案例,非托管使用者还没有享受到极致的使用者体验。不过,很多问题已经得到解决,未来几年还会有更多问题得到解决。既然闪电已至,雷鸣还会远吗?

想尝试 Lightenting ?

非托管使用者可以选择 Phoenix Wallet 或 Breez

托管使用者可以选择 Wallet of Satoshi

或者使用者也可以自己执行 LND 手动操作

📍相关报导📍

人权基金会悬赏 20 枚比特币,寻找改善闪电网路隐私、可用性计画

比特币Layer2生态》闪电网路、Stacks、Rootstock…等现况与机会

「比特币支付永存」把闪电网路当作一生志业的David Marcus

Leave a Reply

Your email address will not be published. Required fields are marked *